网上无意中搜索到一篇博文 姜红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选集出版备忘录》(下)提到我的名字:“…… 第四种是各类大学生文学作品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张国臣主编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诗歌卷(上、下册),该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该书下卷的作者有:洪烛、甘伟、张中定、陶宁、春迎……冯哲辉……”
冯哲辉就是我了,这位姜红伟博友与我都是八十年代大学生,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感谢这位有心人为校园诗歌运动付出的心血,也让我多少年后能够知道自己的一首小诗被选入了《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
我上大学是1983年,那是一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看电视看电影都是难得的奢侈,当时《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热播,一座学生宿舍楼只有传达室一台电视机,学生们每次都要把传达室的窗户挤破了。学校一个月左右放一次电影,就在学校的大操场里,记得有一次放的是美国西部牛仔片《游侠传奇》,放到一半下开雨了,那种不爽简直让人一宿都睡不好了,满脑子都是电影留下的悬念,多少年后在电脑上恶补这部片子,可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那种吊着胃口的感觉了。
那是一个有情怀的年代。那时候的我们基本都不逃课,遇上喜欢的课喜欢的老师,就早早来第一排占座,不喜欢的课就坐到后排,当然也没有手机可玩,我们会拿一本有关的专业书读。记得老师们大部分终身只上一门课,而且是半年有课半年没课,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写作。印象中那时候的老师大都从容淡泊,充满了学术情怀,虽然和现在比要穷得多,但是很多人安贫乐道,穷此一生默默地做着心中的真学问,那是一个可以出大学者的年代。
那时候的师生关系就像当年的天空和大地一样纯净。很多老师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聊社会聊人生聊理想聊诗歌,没有功利目的没有利益关系,有的只是心灵的交流与成长,那是一个真正体现大学精神的年代。
那时候全世界各种学术思想思潮流派都被介绍进来,通过像汉译名著丛书这样的渠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学术大家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同时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等民族文化的代表又一次引起一代青年的关注,那是一个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碰撞的年代,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
那时候的文化圈经常有学者之间围绕某一命题的论争,文章的正标题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副标题是“与某某同志商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论论争多么激烈,都会十分尊重对手,只有就事论事不会侮辱人格,很像过去的高手比武,只切磋武艺不伤人性命,不用下三滥的手段。那时候的学术论争的目的就是学术本身,既不是踩着别人的脑袋往上爬,也不为搏名吸粉捞金。那是一个真诚的年代。
那是一个物质贫穷的年代,那时候我们学校刚刚从乡下搬到省城,宿舍楼不够用只好将教室临时改成宿舍,大学一年级是24人一个宿舍,靠着教室四面横七竖八摆上12张上下床,一个人捣乱好多人都睡不成,大三了才熬得进了8个人的“标准间”。那时候校园里全是土路,下雨天泥泞坎坷,大家踮着脚尖在泥水里蹦来蹦去。学校建在荒郊野外,连正经的公路都没有,进一次城里要先走几公里的乡间土路,才能搭上进城的6路汽车,也要等好久才有一班,去城里逛一逛商场看一场电影,这样的奢侈生活每周最多只能有一次,也不可能每周都有。
我家里条件不好,自从6岁上父亲去世,家境就急转直下,尽管这样母亲和兄嫂一直咬着牙坚持供我读完了大学。那时候虽然师范大学不交学费,国家每月还给生活补贴,但每年仍然需要家里提供200多元的费用,这笔钱对于当时的我家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记得有一年种黄瓜赶上滞销,二亩地的黄瓜只卖了50块钱。钱需要精打细算,一不留神亏空了就会没饭吃。记得有一个月花超了,只有饭票没有菜票了,钱也总共剩下不到两块,离下月初发饭票还有一个星期,不能再向家里伸手,也不好意思向同学张口,这日子怎么过呢?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用仅有的那点钱上街买了一大块咸菜疙瘩,开饭时买上两个馒头,到教室里边看书边吃,别人看来自然是太用功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一个星期就这么熬下来了。
条件非常艰苦,但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很多,那时候大学校园里流行三件宝:哲学、美学和诗,除了经典的文学名著、流行的小说诗歌歌曲,大量的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中的名著都成了我们喜欢的书,大家晚自习后串宿舍高谈阔论各种思潮、流派、朦胧诗,痛扁时弊,每个人都是演说家,都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和一双批判的眼睛,每个人都怀揣一颗报国救世扶危济困之心,每个人都不会把就业和谋生当作终极目标,那时候诗与远方真的不是梦想而是日常,那时候的梦想叫理想。那是一个精神丰富的年代。
那时候我们的感情就像一湾碧蓝的湖水,有风就起波澜,记得路遥的小说吴天明的电影《人生》畅销热映的时候,当时拿本小说躲到厕所里读,因为只有在那里流泪痛哭才不容易被人发现,只要你不出声,回来前洗把脸,就当啥事也没发生。那是一个感情充沛的年代。
那个年代还没有颜值这个词,长得好看会被欣赏被羡慕被喜欢,但绝对不会看脸就能定了身价。那时候的美只是用来欣赏的,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更不能当筹码。那是一个有审美境界的年代。
那时候不知怎么就迷上了诗,读诗背诗诵诗写诗,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好像人人都会写诗,写得好的不一定是文学系的,那时候诗是心底流出来的,与专业无关。
当时有个学生诗歌社团,几个热心同学一起自费油印了一本诗歌小刊物《黑瞳》,第一期选了几位爱好写作的同学们的作品,有苗建平、徐小东、韩仰熙、李钰、孙秀荣的,也有我的一首小诗《我们的笑》,在校园里反响挺好,我也成了同学们认可的会写点诗的,这种鼓励威力无穷,竟然在后来的两三年里有了本小小的诗集,当然是手抄本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投过稿,那个时候写诗只是一种心声的传达与发表无关,能够被同学们传阅朗诵评论,就自以为是最高级别的发表了。估计是后来兄弟院校诗社之间的交流,使得我的那首小诗《我们的笑》最后流进了《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成为迄今为止我唯一公开发表的小诗。
那时候的校园诗歌深受朦胧诗的影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饱含着对于命运和未来的思索,那时候的我们也会想到毕业后的职场,但不是整天都想,因为不用想,因为想太多也没有用,一方面国家包分配,每个人都会有工作,另一方面家里有门路的自己活动能力强的都不用太发愁,前程自有安排,可以留在省城进热门的单位,像我这样没门没路活动能力又不强的,要么定向分配回县城教书,要么考研挣脱命运的安排。我自然选择后者因为我别无选择⋯⋯《你别无选择》,是当时很热的一部小说的名字,好像在隐喻着我从大一就开始的人生选择。
大学四年伴随着哲学美学和诗一起度过,还有考研的目标步步紧逼,忙时大量地啃深涩的哲学美学原著,啃得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迷恋韩剧迷恋网络小说,闲来几个同学知己就着小诗下酒抽烟神侃,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疯狂追星,那时候觉得哲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迷茫,美学带给我们另外一双发现世界的眼睛,诗让我们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的疯狂读书,尽管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和考研有关,但日积月累专业底子自然就比较扎实,尽管当年考研很难,专业课成绩还是不错的。最难的是英语,我本来基础就差,农村高一才开始学26个字母,只能痛下苦功了,记得当时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一个人跑到教室,把当天要熟记的生词默写三遍,早上起床后再跑到教室把昨天的生词复习三遍,最后新概念四册全部课文和单词都背熟牢记,特别是新概念第三册,书的两面各磨出了一个黑黑的手印,就像传说中少林武僧练功留下脚印的故事。那一年考研的英语卷子都说很难,但对于我来说整张卷子只有两个生词,而且也都蒙对了,那年考研英语好像50分就够及格线,45分就够特招线,我考了67.5分,在山东师大一届研究生中排第三,第一名叫栾志是本科外语专业的,第二名叫韩道芳是打小的英语狂。入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有的同学还很高看我的英语水平以为厉害得不得了,其实死记硬背只能一时救急,后来不学了慢慢就下来了,再后来工作中也用不到就忘得差不多了,这就是我们的考试制度,全民学英语,真正学以致用的只是一部分人,无形中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扎扎实实读了7年书。我觉得人在最应该读书的年纪好好读书,就像在长身体的年纪好好吃饭好好锻炼一样,错过了心智发育的黄金季节,虽然说可以活到老学到老,那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人的一生有三件事,一是自己喜欢的事,一是自己擅长的事,一是自己必须做的事,如果能够把这三件事统一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人也容易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读书思考写作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事,过去做电视现在教书都是既喜欢又必须做的事,现在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可以展现在课堂上,结晶在文字间,凝聚在学生的目光里,做得如何让别人去说,快乐与否留给自己品味。
经常与学生们分享:
世上没有白享的福,不管你有多好的运气,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
附上这首被遗忘的小诗,也附上一代人慷慨忧思的情怀:
《我们的笑》——题记: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缺少笑(1985年11月28日)
不,我们笑过
我们曾被蒙着眼睛
尽情地笑过
但睁开眼
却发现我们笑的
正是我们自己
就这样
红色的包装纸和黑色的商标
就这样把我们的笑
拍卖了
等到潮汐把海滩的位置还给海滩
我们被夺去的笑却一直没归还
从那以后
眼睛想把笑献给那五彩的汽球
心却冒出一串串的问号
笑本来已经从汗毛孔里钻出来
却又被寒霜冻结在脸上
为了追回那失去的笑
我们找遍了灵魂的每一个角落
在曾经埋葬我们笑的地方
没有找到失去的笑
却找出了沉重的使命感
所以心总想笑
肩膀却被压得只想哭
虽然有一天我们终于笑出声来
却早已被泪水浸泡得又苦又咸
但我们已经永远
永远不会再把笑放在天平上
任凭轻微的砝码去称量
永远不会再学那秋天的菊花
迷人的笑在风中绽开
自己却被吹得东倒西歪
尽管我们的笑
在别人的眼睛里变得冰冷冰冷
尽管我们笑一次
嘴唇就被咬出一个紫色的血痕
但总有一天我们会肩负着历史
大步跨过那座里程碑
我们会再回过头来
笑着看这段路
那时候
就连路边的小草也会懂得
梦是苦的
笑,还是甜的…